1939年5月3日犀牛配资
北碚民众体育场摆开150桌宴席
为首批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
267名热血青年壮行
29个机关团体共同向
出征将士家属敬酒、献旗
这是北碚人
“自愿抗日从军运动”中的
动人一幕
△民众向抗日志愿兵献花(资料图)
北碚青年自愿抗日从军
抗日战争爆发后,国民政府下达了兵役配赋额任务,征调壮丁。那时,许多地区强行拉壮丁抵补缺额,保甲人员非法逮捕人民充当兵役,借征兵舞弊之事时有发生。1939年春,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采纳了陶行知先生的建议,开展“自愿抗日从军运动”动员。
展开剩余81%△北碚抗日志愿兵(资料图)
1939年4月3日,北碚实验区署邀请当时被誉为东北“游击队之母”的赵老太太(赵洪文国)到兼善中学礼堂作报告,讲述她亲眼目睹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,以及一家三代坚持七年上山打游击的故事。讲到动容之处,赵老太太从怀中抽出双枪,指着操场一棵槐树说:“这就是鬼子,要毙了它!”左右手双枪并发,竟将两根树枝击落,博得全场热烈掌声,在场500多名听众无不感动。
赵老太太的现身说法和陶行知的抗日演讲,大大激发了北碚民众的爱国热情,从军气氛逐渐浓厚起来。
1939年4月21日,全区各机关团体组织动员3000多人,编成若干宣传队,深入工厂、农村、学校宣传《实验区署告本区青年同胞书》。同时,针对群众喜欢看戏的特点,还请来“战区难童工作团”“七七少年剧团”配合北碚游艺学生班,组成“抗日后援工作团”,将新发生的志愿兵新人新事,现编入抗日救亡戏剧中,到各乡各镇演出,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当兵抗日的热潮。
△1938年7月,北碚军民举行抗战周年纪念活动(资料图)
1939年4月25日宣传结束时,首批自愿报名从军的青年就达600多人,经体检选拔,267名青年成为首批赴抗日前线的志愿兵。实验区署组织志愿兵在各乡镇的“赶场日”游行,让他们身披红带、胸佩红花,以锣鼓开路,一路鞭炮声、口号声、掌声不绝于耳。
1939年5月3日,宴会现场,由中国西部科学院、嘉陵江日报社、战区教师服务团北碚办事处、天府煤矿救亡宣传队等单位和知名人士为出征青年赠旗,上面分别题书:国民表率、蜀民前驱、忠勇可风、维护正义、精忠报国、还我河山、歼灭敌寇等。
陶行知登上讲台,高举酒杯:“一杯酒,各位将士齐动手;二杯酒,日本鬼子要出丑;三杯酒,中华民族天长地久!”随后带头捐款50元,发起为志愿兵捐款运动。
最后,北碚实验区区长卢子英高举酒杯,操着地道的四川话说:“今日为各位出征将士敬酒三杯:一杯酒,敬祝各位出去打大胜仗;二杯酒,敬祝各位打大大胜仗;三杯酒,敬祝各位打无大八大(即最大最大)的大胜仗!”全场掌声雷动,经久不息。
1939年5月25日,首批志愿兵乘轮出征,北碚各机关团体代表及数千群众齐聚正码头热烈欢送。第一批志愿兵出征后,立刻迎来了第二批志愿从军热潮。经体检、培训合格,录取志愿兵141名。同年10月,第三批志愿兵62名被欢送入营。
△排教练检阅
据统计,当年只有19771个家庭的北碚,在整个抗战期间向前线输送兵源约3000人,均为志愿参军,被称为“志愿兵运动”。
北碚人民“志愿月捐运动”
在志愿兵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中,志愿军募捐运动也在持续开展。
正值日本飞机轰炸北碚之时,造成176名同胞被无辜炸死、244人被炸伤,财产损失180万法币,在这样的情况下,北碚人民通过捐款赠物,表达抗日爱国之情。
社会各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义演、义卖、义捐活动,当年就募得捐款14539.05元。1937年,北碚妇女缝制棉背心一千件,1939年缝制寒衣一万件,全部捐献给前方抗日将士。
△918七周年纪念(资料图)
在陶行知倡议下,北碚社会各界还掀起了“志愿月捐运动”,照认捐定额每月交纳,直至抗战胜利为止。众多群众将每月的收入捐出一部分,第二年又募集资金13539.20元。这些捐款全部用于抗日将士家属的优待。1944年,兼善中学百余名青年奔赴前线,大明纺织厂捐资30000元,各事业代表献金30万元,应征青年将这巨款全部转赠给当地抗属。
志愿兵出征后,每个志愿兵发给20元安家费,家属每月获得5元优待金,实验区署在每户抗属门首送挂“光荣之家”门牌,并发给抗属优待证,可优先在北碚享受教育、减租、就业、就医等优待。逢年过节,由乡镇募集的大量的礼品,敲锣打鼓,逐一送往各“光荣之家”热烈致贺,使沿途伫望的人群,都感到无限赞羡。实验区署还专门组织慰问团,前往北碚青年所在部队进行慰问,以鼓舞士气,激励斗志,奋勇杀敌。
△民众抬起送子出征的模范母亲周玉福游行(资料图)
母送子、妻送夫、兄弟互送,争相从军犀牛配资,是北碚“自愿抗日从军运动”中的动人画面,也是北碚人不畏强敌、抗日爱国精神的缩影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